返回市场行情

煤化工“过热”:煤制烯烃还要不要发展?

来源:LookChem.cn 发布时间:2015/8/19 16:00:40

刘中民有点不明白了。

这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和他的团队所研发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刚刚荣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年初他本人还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奖状,这会儿,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在行业内就因为过热而要被“规范”了。煤化工行业是个什么发展形势,他有点摸不着头脑。

近日,全国科学院联盟能源分会启动仪式暨煤制烯烃产业高端论坛在大连化物所举行。在论坛上,当着全国煤化工企业,包括一些欲进军煤化工的企业领导的面,刘中民把这一“不明白”抛给了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

起因是国家有关部委局的几个文件。

8月7日,工信部公布了《煤制烯烃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就煤制烯烃行业的工艺与装备、资(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予以规范。而在此前的7月7日,国家能源局也发布了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又据最新消息,国家发改委也已就煤化工产业的布局提出了方案,并开始征求意见。

煤化工行业到底是不是过热?这不好下结论,因为对于什么叫热还真没有一个客观标准。但要上马的企业不少则是肯定的。

所谓煤化工,就是把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

还是以煤化工中的煤经甲醇制烯烃为例。

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们平时所用的塑料等都是从烯烃生产而来。以前国内外走的都是石油路线,即用石油生产烯烃。刘中民团队的发明就是用煤取代石油生产甲醇再生产烯烃。这项技术发明对于贫油富煤的我国来说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更具战略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石油价格不断攀升,这就为煤经甲醇制烯烃的技术提供了利润空间。2006年,刘中民所在团队经过30余年研制的这一技术首次在陕西华县完成工业化试验,年处理甲醇能力达到1.67万吨。之后的2010年8月,刘中民团队又在内蒙古包头使用甲醇制烯烃技术投料试车一次成功,正式进入工业化生产。

看到了煤经甲醇制烯烃的经济前景,各地纷纷上马这一技术项目。目前全国大约有十几个煤制烯烃项目已建成或正在建设。

煤制烯烃项目上马过热吗?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贫油国家有十几个煤制烯烃生产线不算多。但关键是近一年多来的国际石油价格暴跌,打压了煤制烯烃的利润空间。因为用石油生产烯烃,不仅技术路线更成熟,而且成本也更低。

坐在论坛嘉宾席上的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面对台下多家企业的领导说,国际油价对我们煤化工行业影响巨大,油价下跌对行业最不利。但从宏观上说,无论如何,中国的煤化工产业一定要发展。因为国际油价不会长期维持在40多美元的价位上。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包信和特别强调,不论煤化工是否过热,在目前中国60%以上的石油需要进口的背景下,中国煤化工肯定是要发展的,煤化工的技术创新也是必须坚持的。

“前边提到的三个文件我都看过了。”陕煤集团总经理尚建选说,国家部委局这次出台文件,主要是制定管理标准,设定煤化工产业的门槛,它不是具体管理项目,对大家都是公平的。包信和也持有这种观点:这些文件强调的是规范,对新上马的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环保、资源等。

事实上,在发展煤经甲醇制烯烃的产业方面,有关部委早已注意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5年前,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司长就指出,现代煤化工不仅投资巨大,而且是高耗水行业,并且我国的煤资源又主要集中在中西部,那里都是比较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特别匮乏。当时他就表示,国家要有秩序地发展煤化工,把几个示范项目搞好,从工程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全面评价,之后再考虑推广。

“规范、整治”这把高悬于企业头顶多年的利剑终于要砍了下来。

其实,对于企业来说,国家部委的及早规范应该是个福音,毕竟这比项目上马后企业受困于资源、受困于利润空间、受困于贷款压力要好得多。当然,对于科研机构来说,这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你要提供更好的技术路线,更优的工程价格。而这一切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技术创新。

@2009-2024 洛克化工网 浙ICP备16009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