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及抗惊厥药

惊厥是指全身骨骼肌的不随意收缩,可发生于全身或只是某些肌群,呈强直或阵挛性抽搐,常见于药热、子痫、破伤风及某些药物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常用的药物有巴比妥类、安定类治疗,还可用镁盐治疗。能对抗或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性的过度兴奋状态,消除或缓解全身骨骼肌不自主强烈收缩的一类药物。常用的有硫酸镁注射液、巴比妥类药物、水合氯醛等。抗癫痫药物在癫痫发作的治疗中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抗癫痫药物可通过两种方式来消除或减轻癫痫发作,一是影响中枢神经元,以防止或减少他们的病理性过度放电;其二是提高正常脑组织的兴奋阈,减弱病灶兴奋的扩散,防止癫痫复发。 一般将60年代前合成的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钠等称为老抗癫痫药,其中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癫痫药。

抗惊厥药简介

抗惊厥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小儿高热、子痫、破伤风、癫痫大发作以及某些药物引起的过度中枢兴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大抑制作用,能缓解或解除惊厥症状的药物。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如子痫、破伤风、癫痫大发作及中枢兴奋药中毒等。常用药物有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苯二氮类如氯氮?安定、硝基安定以及水合氯醛、苯妥英钠、硫酸镁注射剂等。

药物简介

硫酸镁注射液

(Magnesium Sulfate Injection)

注射硫酸镁溶液,吸收后的镁离子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随着剂量的增加产生镇静、抗惊厥与全身麻醉的作用,但产生麻醉作用的剂量却能麻痹呼吸中枢,故不宜单独作全身麻醉药,应水合氯醛合用。镁离子对神经肌肉的运动终板部位的传导有抑制作用,使骨骼肌松弛,其原因是阻断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并减弱运动终板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常用于破伤风、脑炎、士的宁等中枢兴奋药所致的惊厥,治疗膈肌痉挛及分娩时子宫颈痉挛等。

作用原理

Mg2+拮抗Ca2+的作用,减少运动神经末梢Ach的释放,使骨骼肌松弛。

特点

口服不易吸收, 有利胆、泻下作用。

注射:抑制CNS和骨骼肌松弛(抗惊厥)


中毒及解救

本品剂量过大或静注过快时,可使血压下降,呼吸中枢麻痹,心肌传导阻滞。由于镁离子与钙离子在化学性质上相似,两者可作用于同一受体,发生竞争性对抗,故一旦中毒,可迅速静注5%氯化钙溶液进行抢救。

抗惊厥药简介

传统意义上说,癫痫是一类慢性、反复性、突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脑神经元突发异常同步高频放电并向周围扩散。抗癫痫药属于抗惊厥药,用于治疗癫痫。癫痫患者用抗癫痫药是一种对症治疗,以控制症状,因此患者必须长期服药。药物以两种作用方式制止癫痫发作,一种是直接作用于脑组织的癫痫局部病灶,减少其过度放电;另一种是作用于病灶周围的正常脑组织,防止异常放电的扩散。常用的抗癫痫药有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去氧苯比妥、乙琥胺、酰胺咪嗪、丙戊酸钠、苯二氮类。

发展史

抗癫痫药的研究发展较为缓慢,溴化物是第一个被发现对癫痫有效的药物,但现已被淘汰。1912年开始使用苯巴比妥治疗癫痫,能有效控制对溴化物耐受患者的症状。直到1938年发现苯妥英钠,其结构与巴比妥类有共同之处,这两种药物一直应用至今。1964年发现丙戊酸钠可用于治疗癫痫。近年相继合成了一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抗癫痫谱广的药物。虽然已有多种治疗癫痫的药物,但人们仍致力于寻求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的药物。


不同药物的不同临床应用

针对不同的病状,药物的应用的各不相同

1.强直阵挛性大发作: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拉莫三嗪、托吡酯

2.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i.v)、苯妥英钠

3. 部分性癫痫发作: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氯硝西泮、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片

4.局限性癫痫发作和继发的全面性发作:非氨酯

5. 失神性发作:乙琥胺、氯硝西泮、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氨己烯酸